农业病虫信息
第27期
泸州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2019年9月9日
泸州市荔枝蒂蛀虫秋季防治与清园预报
荔枝蒂蛀虫(Conopomorpha sinensi Bradley)又称荔枝细蛾、爻纹细蛾,属鳞翅目细蛾科,目前主要以幼虫蛀食为害,幼虫钻蛀嫩茎和幼叶中脉,造成中脉萎蔫、叶片干枯。在我市该虫普遍发生,严重危害荔枝与龙眼生产。
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,在江阳区黄舣镇设置的荔枝蒂蛀虫性诱剂定点监测点进行调查发现,荔枝蒂蛀虫历经一个羽化高峰期,这部分成虫将继续繁殖扩大为害。因此,抓好这次防治工作对于减轻发生危害较为关键。
一、发生情况调查
据江阳区黄舣镇(28.9°N, 105.6°E)设置的荔枝蒂蛀虫性诱剂诱集情况,8月16日至8月23日所诱集的成虫数量(平均8.82只/个,最高达51只/个)达到今年最高值,是前期部分时段所诱集数量的1.94-10.77倍,环比高于今年8月9日至8月16日的数据273.07%,同比高于去年8月17日至8月24日(平均2.4只/个,最高11只/个)的数据140.47%,迎来一个高峰。8月23日至8月30日所诱集的成虫数量也达到一个较高值(平均8.8只/个,最高31只/个),直至8月30日至9月5日虫量降到八分之一。
二、气象条件与防治适期
据市气象局预测,今年8月气温升高,利于荔枝蒂蛀虫羽化。
温度对荔枝蒂蛀虫影响较大,发育最适温度24-28℃,低于15℃或高于30℃均会抑制其生长发育。目前,一般成虫产卵前期2-4天,卵历期1.5-3天,幼虫历期7-14天,蛹历期4.8-9天,成虫历期4-7天。按此推算下代幼虫发生时期,在9月上中旬会迎来幼虫高峰,防治适期为9月5日至15日。
三、防治建议
荔枝与龙眼的病虫防控以预防和绿色防控技术为主,综合防治为方针。当前荔枝、龙眼已进入采摘后期,可结合清园等农艺措施对病虫害进行防治。具体建议如下:
防治建议:在采收后按时有效开展修枝、清园等工作,及时清除病、虫源。修剪后及时处理伤口,可选用植物伤口愈合剂(如国光糊涂)涂抹保护枝条,并提前采用多种合理有效措施预防病虫害的发生。
药剂推荐:0.3%印楝素乳油300-500倍液,2%苦参碱水剂400-900倍液,任一种轮换施用。
注意事项:①低龄幼虫有钻蛀性,树冠内外、树木内膛都要喷药防治,选择具有内吸作用的农药更佳,达到叶片润而不滴水为宜;②选用对路农药,严禁使用高剧毒农药和农药的乱混用,可考虑使用高效低毒菊酯类农药或生物农药,如白僵菌、苏云金杆菌等;③施药尽量选择无风的早晨或傍晚,避开中午较热天气,防止中暑中毒;④若施药4小时内遇雨,雨停后应立即补治;同时注意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;⑤农药包装废弃物要及时回收,交到购买农药处或有处置资格的企业集中处置。
上一篇文章: 市农业农村局开展秋季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工作 下一篇文章: 赵付平副局长带队开展国庆前农药行业安全检查 |